玉米在發芽前后的營養變化情況
來源: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 類別: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:2014-10-28 閱讀次
玉米作為我國一大主要的農作物,它的產量僅僅少于小麥和稻谷,是一種經濟作物,同時含有的營養價值和元素是比較全面的,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,是我們食用的主要糧食之一。但是由于國內的加工技術比較落后相對國外,因此會使得很多的營養價值被損壞,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這是比較急需解決的。玉米的營養價值變化主要表現在發芽前后。
在玉米發芽過程中,隨著發芽時間延長,發芽玉米中的總的可利用糖類(淀粉與可溶性糖之和,簡稱總糖)和淀粉含量呈逐步下降趨勢,發芽五天后,總糖含量從77%降至68·74%,減幅10·7%,淀粉含量從74·37%減少至45·37%,減幅為40·4%;而同時可溶性糖含量卻逐步上升,經五天發芽后其含量從2·63%上升到23·4%,增幅為790%。
玉米發芽過程中,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,變化幅度不大,發芽一天時達到最高,為4·02%,爾后下降,發芽五天時脂肪含量為3·71%,與對照玉米相比減幅為4·4%;而灰分呈先上升后減少趨勢,發芽三天時達最高,與對照玉米相比增幅約為24%;鈣、磷含量上升趨勢明顯,發芽為五天時,鈣的含量從17·76mg/100g增加到44·6mg/100g,凈增加約1·5倍,磷含量從243·6mg/100g,上升到344·6mg/100g,增幅為41·5%。
不管是糖類還是脂肪含量發生不同的變化,這與其自身的一些淀粉酶活性的變化有一定的關系,酶活性越高使得部分的淀粉被分解成糖類,以此也會促進呼吸作用,或者是發生一些生化變化導致脂肪變化也是一種正常現象。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
在玉米發芽過程中,隨著發芽時間延長,發芽玉米中的總的可利用糖類(淀粉與可溶性糖之和,簡稱總糖)和淀粉含量呈逐步下降趨勢,發芽五天后,總糖含量從77%降至68·74%,減幅10·7%,淀粉含量從74·37%減少至45·37%,減幅為40·4%;而同時可溶性糖含量卻逐步上升,經五天發芽后其含量從2·63%上升到23·4%,增幅為790%。
玉米發芽過程中,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,變化幅度不大,發芽一天時達到最高,為4·02%,爾后下降,發芽五天時脂肪含量為3·71%,與對照玉米相比減幅為4·4%;而灰分呈先上升后減少趨勢,發芽三天時達最高,與對照玉米相比增幅約為24%;鈣、磷含量上升趨勢明顯,發芽為五天時,鈣的含量從17·76mg/100g增加到44·6mg/100g,凈增加約1·5倍,磷含量從243·6mg/100g,上升到344·6mg/100g,增幅為41·5%。
不管是糖類還是脂肪含量發生不同的變化,這與其自身的一些淀粉酶活性的變化有一定的關系,酶活性越高使得部分的淀粉被分解成糖類,以此也會促進呼吸作用,或者是發生一些生化變化導致脂肪變化也是一種正常現象。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
上一篇:國內小麥價格近期有什么的變化
下一篇:新玉米收割對市場價格的影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