糧食行業十一五回顧:國有糧企改革發展取得進展
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,國有糧食企業加快發展是推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。“十一五”時期,各級糧食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緊緊圍繞糧食流通中心工作,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糧食市場形勢變化的影響,不斷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,切實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指導,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一、企業“三老”問題基本解決
截至2010年年底,國有糧食企業歷史財務掛賬得到進一步核實,政策性掛賬已剝離上劃到縣級以上(含縣級)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集中管理,消化企業經營性掛賬251億元,其中吉林、遼寧、安徽分別消化63億元、39億元、33億元。原按保護價(含定購價)收購的老庫存糧食都進行了銷售處理。企業富余人員得到了較好的安置,截至2010年年底,全國國有糧食企業職工總數60.3萬人,其中購銷企業職工44.7萬人,分別比2005年年底減少53.1萬人、29.8萬人,減幅分別為46.8%、40.0%。累計安置富余職工49.3萬人,其中糧食部門安置31.5萬人,占全部安置富余職工的63.8%。
二、企業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
“十一五”時期,各地加大對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力度,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。截至2010年年底,全國國有糧食企業總數16549個,其中購銷企業11618個,比2005年底分別減少11282個、6096個,減幅為40.5%和34.4%。現有國有糧食企業中,改革改制企業占全部企業的65.1%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糧食14212億斤,占全社會糧食收購量的54.1%,繼續發揮主渠道作用。
三、企業經營機制得到有效轉變
國有糧食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機制,改革改制后的國有糧食企業,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,基本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。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,實現從傳統糧食購銷向經營多元化發展。積極完善企業內部人事、勞動、分配機制,經營活力明顯增強。城鄉糧食連鎖經營和放心糧油建設得到較快發展。
四、糧食產業化得到較快發展
“十一五”時期,國有糧食企業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,向糧食科研、生產、收購、加工、銷售一體化發展,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,涌現了一批有競爭實力和影響力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。截至2010年年底,全國規模以上國有糧食企業中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29個。
五、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
“十一五”時期,國有糧食企業競爭能力明顯增強,經濟效益顯著提高,職工收入水平穩步增長。2007年至2010年,國有糧食企業連續四年實現統算盈利。“十一五”時期,納入統計的國有糧食企業累計實現統算盈利89.8億元,比“十五”時期減虧增盈896.7億元。與此同時,國有糧食企業資產規模不斷增大,截至2010年年底,國有糧食企業資產規模達到8291.6億元,凈資產達到936.7億元,比“十五”末分別增加352.3億元和897.0億元。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