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品安全思考:對問題食品的監管為啥總滯后?
來源: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 類別: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:2015-03-17 閱讀次
在食品安全領域,奶粉似乎屢屢出現問題。從最早的“大頭娃娃”事件到后來的三聚氰胺事件,這個領域總在挑戰著我們的神經,挑戰著我們的想象力和忍耐力。
最早被曝光的“大頭娃娃事件”是奶粉的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,嬰兒吃的奶粉根本就沒什么營養。于是我們的監管便開始高度重視奶制品的蛋白質含量。而不法分子很快就找到了對策:用三聚氰胺這種制造塑料的化工原料摻入奶制品,以提高蛋白質的檢測值。當三聚氰胺吃出問題,監管部門又開始嚴查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。但很快,不法分子又顯示出驚人的“想象力”和“專業水平”,三聚氰胺不讓用他們就從舊皮包、破皮鞋中提取蛋白質,這樣既不會增加三聚氰胺含量,又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檢測數值。
新的“科技成果”曝光后,自然“皮革奶”又會成為監管重點。但是,如果總是被動地跟著造假分子打游擊,我們不免擔心,在“皮革奶”之后,還會出現什么奶呢?
那么,如何才能避免被動,真正找到治本的良策?筆者認為,在食品安全這類老百姓最關注的領域,首先還是要嚴肅法紀。只有加大懲罰力度,才能讓造假者在法律震懾下不敢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。道理很簡單,如果違法收益遠遠大于付出的代價,造假者就很難抑制造假的沖動。而一旦造假的代價遠遠大于收獲,這些人就必須有所算計。
欣喜的是,最近修改的刑法在廢除了多項死刑的同時也增加了一項,即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嚴重犯罪可處以極刑。這表明法律已經給我們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提供了有力的、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本的法律武器。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,這一領域的亂象將得到遏制。
在嚴肅法紀、加強監管的同時,加強全民道德建設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。任何一個社會,都必須構筑起碼的道德底線,比如至少不能在入口的食品中下毒、在治病的藥品中造假。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些做人的起碼道德底線,不會為了金錢或者其他利益去觸碰這些底線,類似三聚氰胺和“皮革奶”這類事件就不會產生。
當然,全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,要靠信仰、靠教育、靠文化、靠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來實現。因此,加強法制和道德建設雙管齊下,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,才能讓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奶。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
最早被曝光的“大頭娃娃事件”是奶粉的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,嬰兒吃的奶粉根本就沒什么營養。于是我們的監管便開始高度重視奶制品的蛋白質含量。而不法分子很快就找到了對策:用三聚氰胺這種制造塑料的化工原料摻入奶制品,以提高蛋白質的檢測值。當三聚氰胺吃出問題,監管部門又開始嚴查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。但很快,不法分子又顯示出驚人的“想象力”和“專業水平”,三聚氰胺不讓用他們就從舊皮包、破皮鞋中提取蛋白質,這樣既不會增加三聚氰胺含量,又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檢測數值。
新的“科技成果”曝光后,自然“皮革奶”又會成為監管重點。但是,如果總是被動地跟著造假分子打游擊,我們不免擔心,在“皮革奶”之后,還會出現什么奶呢?
那么,如何才能避免被動,真正找到治本的良策?筆者認為,在食品安全這類老百姓最關注的領域,首先還是要嚴肅法紀。只有加大懲罰力度,才能讓造假者在法律震懾下不敢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。道理很簡單,如果違法收益遠遠大于付出的代價,造假者就很難抑制造假的沖動。而一旦造假的代價遠遠大于收獲,這些人就必須有所算計。
欣喜的是,最近修改的刑法在廢除了多項死刑的同時也增加了一項,即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嚴重犯罪可處以極刑。這表明法律已經給我們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提供了有力的、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本的法律武器。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,這一領域的亂象將得到遏制。
在嚴肅法紀、加強監管的同時,加強全民道德建設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。任何一個社會,都必須構筑起碼的道德底線,比如至少不能在入口的食品中下毒、在治病的藥品中造假。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些做人的起碼道德底線,不會為了金錢或者其他利益去觸碰這些底線,類似三聚氰胺和“皮革奶”這類事件就不會產生。
當然,全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,要靠信仰、靠教育、靠文化、靠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來實現。因此,加強法制和道德建設雙管齊下,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,才能讓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奶。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://www.radiant-cloud.com